在電鍍、漆凃等工藝過程中,對于金屬表面的清潔程度要求十分嚴格,在金屬的清潔過程中,如果無法進行清潔殘留在金屬表面的油污,容易造成被黏附油污的地方不通電,基體結合不牢等,造成工藝質量上的產品問題,sita表面清潔度儀能夠為金屬表面的潔凈程度進行準確的判定。
一般來說,黏附在金屬制品表面的油污,不外乎礦物油、動物油和植物油。由于動植物油和堿作用發(fā)生皂化,稱為皂化油。而各種礦物油如石蠟、凡士林、多種潤滑油等不與堿發(fā)生皂化反應,統(tǒng)稱為非皂化油。在肉眼觀察的情況之下,往往無法能夠準確的對于金屬表面油污的潔凈程度進行判斷。在以往的工藝流程中, 對于金屬表面的干凈程度往往是根據(jù)經驗來判定的。
相對于主觀的判定來說, sita表面清潔度儀能顧對于金屬表面的潔凈程度提供可靠的數(shù)據(jù)支持。德國SITA的潔凈度測試儀。通過熒光法克查出金屬表面諸如油漬、油脂、冷卻潤滑劑以及蠟等污染物。測試結果可為清潔時間、化學工藝和浸泡溫度等整個清潔過程的優(yōu)化提供可靠信息。通過清潔過程中對金屬部件的質量控制來確保產品的高質量要求。
目的
使用SITA CleanoSpector(SITA表面清潔度儀),測量金屬管外側和已切割金屬管的內側(即切割管)的清潔度。
該SITA CleanoSpector(SITA表面清潔度儀)會有2種不同的讀數(shù)模式。第一種讀數(shù)模式 “cleanliness”是百分數(shù),顯示了樣品表面清潔度相對理想的干凈校準件清潔度值的百分值,百分值越高表示越干凈。第二個讀數(shù)模式是FluoLevel,即相對熒光強度,其單位是RFU,RFU值越高,表面受熒光物質污染越強。本測試報告采用FluoLevel模式進行金屬管清潔度的檢測。
被測樣品在下表1。
樣品 | 標號 |
2件切割管 | No. 1,2 |
5件未切割管 | No. 3 - 7 |
表1 被測樣品
測試結果
對樣品管進行清潔度測試,要在各樣品管上選取10個測量點,分別對切管內壁和未切割金屬管外壁進行表面清潔度測試。
為了準備一個干凈的校準件,樣品2已使用堿性清潔劑SurTec 151(3%)在60℃的超聲波水浴中經過清洗,再用離子水沖洗干凈并烘干。
該熒光測試結果如圖1所示。所有測量點的測量結果數(shù)值均列在下圖中
圖1 各個測量點的熒光測量值
圖2 所有被測樣品在RFU中的平均熒光度值
測試設置
測試裝置如圖3 – 5所示。透過紅外目標點調整鏡頭與樣品之間的距離為4.7mm,為了達到最佳的測量距離,可調節(jié)紅外點在樣品表面上出現(xiàn)最小直徑為止。
![]() | ![]() |
測試設置一 | 測試設置二 |
評價
所有樣品中,樣品1的熒光值顯著高于其他樣品管,特別是其內壁熒光值;而樣品1的外壁熒光值相對較低,但依然比其它樣品管的外壁熒光值高。
樣品2 – 7的熒光值相對較小,而經過清洗的樣品2的熒光值分別為:外壁0.8 RFU,內壁0.4 RFU。
更多金屬表面油污的檢測方法案例介紹請到下載中心,或致電【18566398802】垂詢!